·

這幾年,因著網路浪潮與疫情的衝擊,許多教會的實體聚會人數逐漸下降。線上聚會成為一種選項,卻也帶來新的張力與挑戰。
我們也觀察到,越來越多基督徒選擇離開教會。這背後的原因,真的只是因為「教會缺乏愛」嗎?還是還有其他更深層的問題,例如:對教義的僵化堅持、領導者缺乏傾聽、或弟兄姊妹之間缺乏真實的交流?當一個人對教會失望時,他可能不只是想要一個「溫暖的地方」,而是渴望一個能誠實面對真理、並在愛中彼此建立的群體。
因此,我們要再次反思:教會除了是一個「聚會的地方」,更是一群被呼召出來的人,承載著屬靈的使命與關係。在這樣的轉變裡,我們如何確保教會的核心仍被看重,而不是被形式取代?
根據最新的教勢統計,臺灣自稱基督徒的人數仍有150萬之多,但實際參與主日聚會的人卻從67萬降到40萬。這代表教會真的在流失嗎?還是信仰正在以新的形式存在?或許,那些沒有走進傳統教會的人,正在透過線上平台、微型社群,甚至職場團契,繼續實踐他們的信仰。那麼,教會還是唯一的信仰空間嗎?「不在堂會」的基督徒,又意味著什麼?
問題與討論:
➊你認為教會有什麼特質?
➋你覺得線上聚會最難維持的是教會的哪一個功能?
➌你覺得應該如何有智慧的用愛心說誠實話?